
2月19日(周日)為雨水節氣。雨水,“斗指壬為雨水,東風解凍,冰雪皆散而為水,化而為雨,故名雨水?!?/span>雨水不僅表示降雨的開始,也表明雨量開始增多。雨水過后,天氣開始轉暖,冬天儲存在地下水中的能量開始上升。我們應根據“春夏養陽”的養生原則,注意養陽、養脾胃。接下來,就跟隨小編一起來學習雨水節氣的養生守則吧~
春天因新陳代謝加快,各器官的負荷加重,身體還未及調節,造成腦部氣血暫時供應不足,而出現“ 春眠不覺曉”的“ 春困” 情況。

《素問·四氣調神大論》指出春天的寐寤規律應是: “ 夜臥早起,廣步于庭,披發緩行,以使志生。”意思是春天應晚睡早起(相對于冬季而言),起床后不要急于束發更衣,應散披頭發,著寬松衣服,以舒緩形體,使氣血流暢、神情怡然。
雨水節氣過后,氣溫開始回升,濕度逐漸升高,但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,所以早晚仍然較冷。此時正是調養脾胃的好時機。飲食宜省酸增甘,多吃甘味食物,如山藥、大棗、小米、糯米、薏仁、豇豆、扁豆、黃豆、胡蘿卜、芋頭、紅薯、土豆、南瓜、桂圓、栗子等,少吃酸味食物如烏梅、酸梅等。同時宜少食生冷油膩之物,以顧護脾胃陽氣。
另外,可適當多喝粥以養脾胃。粥以米為主,以水為輔,水米交融,不僅香甜可口,便于消化吸收,而且能補脾養胃、去濁生清,被古人譽為“天下第一補人之物”。推薦扁豆紅棗粥、山藥粥、栗子桂圓粥等。
春令陽氣升發,呈現向上向外舒展的趨勢。從天人相應的觀點出發,中醫認為春季人的精神情志應保持舒暢,即應做到心胸開闊,情緒樂觀。

中醫藏象理論認為,春與肝相應,肝主疏泄,在志為怒,與人的精神情志活動有著密切關系。如果情志抑郁或惱怒,會損傷肝臟,繼而發生各種病變。
日??筛鶕€人的興趣和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,長期堅持,必有收獲。如:明快的音樂,相聲小品,踏青,登高賞花等方法皆可使人精神愉快, 體內氣血流通。
雨水節氣仍然是早春時節,早晚仍然較為寒冷,霧氣大,不宜做過于激烈的運動,以避免中氣消耗太過而失去對肝氣的控制,導致肝氣過剩而出現上火等癥狀。建議做些舒緩的運動,如散步、打太極拳等,讓肝氣慢慢地上升。

具體方法是:仰臥床上,以肚臍為中心,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200次左右即可。一來有利于促進消化,排除脾胃濕毒,二來有助于腹部的保暖,有利睡眠質量。還有一個方法是“提肛”,可固精益腎、提振陽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