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,是現代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個“富貴病”,且有年輕化趨勢,發病率也越來越高,警報已響徹全球。
據國際糖尿病聯盟(IDF)統計,我國糖尿病患者達1.21億,其中 20~79歲糖尿病患者人數為1.164億,約占世界糖尿病患總數的27%,居全球第一。

糖尿病,是一種因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和(或)胰島素利用障礙引起的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脂肪代謝紊亂性疾病,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。
糖尿病的典型臨床表現為“三多一少”,即多飲、多尿、多食和體重下降,以及血糖高、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等,病程久可引起多系統損害,導致眼、腎、神經、心臟、血管等組織器官的慢性進行性病變、功能減退及衰竭。

血糖的變化對人體的影響非常大,及時發現這些身體變化:
總想喝水,剛喝過水就感覺口渴;
明明吃很多,體重卻在下降;
晚上去廁所的次數越來越多;
慢性疲勞感、身體乏力;
視力減退、視線模糊;
皮膚干燥發癢;
傷口難以愈合;
手腳不靈活,總是感覺會發麻。
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無糖食品(指一些在食品加工中沒有添加蔗糖,而采用代糖來增加甜味或采用其他口味的食品)的主要成分大都是由精制米,面做的,如無糖餅干、無糖面包等,事實上這些都是血糖生成指數非常高的食品,并不適合糖尿病病人食用。

市場上所說的“降糖食品”,其中一部分可能屬于血糖生成指數不高的食品,但并沒有直接的降糖作用。另外有一部分,很可能是添加了降糖藥物,甚至是因為肝腎毒性或者低血糖等毒副作用已經被淘汰的降糖藥物。這種“降糖食品”吃了有害無利。如果在控糖穩定的情況下,糖尿病人是可以適當吃一點甜的食物,如無糖酸奶,脫脂牛奶,非淀粉類的蔬菜,櫻桃,桃子,草莓,獼猴桃等低糖水果。如果血糖波動大的話,建議最好不要吃。還要注意,引起糖尿病血糖波動的糖,不單單是甜的食物,還有一些富含淀粉以及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,比如說淀粉,單糖,多糖,包括一些面食,我們吃的主食,土豆等等,這些都是屬于含糖食物,它們可能不甜,但對血糖的影響不可忽視,所以糖尿病的飲食不要單純靠口感來判斷。

如血糖太高導致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,或者高滲性昏迷、乳酸酸中毒,血糖太低導致的急性并發癥就是低血糖癥。
包括大血管病變、糖尿病的腦血管病變、糖尿病心臟的病變、微血管病變、糖尿病的眼底病變和腎病。如果糖尿病影響到了中樞神經,仍然是糖尿病的腦血管病變、腦神經病變;如果糖尿病影響到了周圍神經,就是糖尿病的周圍神經病變,還有植物神經病變,這些是血管和神經的病變。具體而言,眼睛、心臟、腎臟、足,都是平常應該關注的糖尿病并發癥容易出現的部位。

1、控制飲食:首先要減少糖分的攝入,少吃一些高熱量的食物。
2、適當運動:每天堅持運動,對促進新陳代謝有很大的好處。但避免劇烈運動。
3、戒煙忌酒:戒煙忌酒對于糖尿病人來說是頭等大事。喝酒會使肝臟的負擔加重,并且會使血脂升高,以及代謝功能發生紊亂。
4、日常監測:日常多注意監測血糖,以防血糖進一步升高而不自知。
5、調整心態:積極治療糖尿病,平穩控制病情,延緩并發癥。
總之,糖尿病的治療重點在于預防,通過飲食、生活習慣、血糖監測,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,是可以有效預防糖尿病的發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