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精品養生
警惕!老人最怕的中風高發季來了,預防急救兩手抓
來源: 日期:2020-03-20 瀏覽:10118
春季是中風的高發季節,同時中風也是威脅人類生命的“殺手”,尤其是60歲以上的群體,要格外注意!但是很多人不了解中風,即便先兆出現了,也無法引起重視或察覺,這給中風的預防工作增加了難度。同時也有大量臨床經驗證明,只有少數病人在中風之前沒有任何征兆,絕大多病人都有以腦部瞬間缺血的表現而發出的各種信號。
你忽視的小細節 可能就是中風前兆! 1 頭暈 中老年人會反復出現瞬間眩暈,突然自覺頭暈目眩,視物旋轉,幾秒鐘后便恢復常態,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,是中風的先兆。 2 眼睛突然發黑 單眼突然發黑,看不見東西,幾秒鐘或幾十秒鐘后便完全恢復正常,這是中老年人中風先兆最常見的癥狀,是因為腦缺血引起視網膜缺血所致。 3 說話吐詞不清 腦供血不足時,會導致人體運動功能的神經失靈,常見癥狀之一是突然說話不靈或吐詞不清,甚至不會說話,但持續時間短,最長不超過24小時,應引起重視,還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、口齒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。 4 肢體麻木 中老年人出現肢體麻木的異常感覺,除頸椎病、糖尿病外,如伴有頭痛、眩暈、頭重腳輕、舌頭發脹等癥狀,或有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病或腦動脈硬化等疾病史時,應多加以注意,警惕中風發生,突然發病或單側肢體乏力,站立不穩,很快緩解后又發作。 5 原因不明的摔跤 由于腦血管硬化,引起腦缺血,運動神經失靈,可產生共濟失調與平衡障礙,而容易發生摔跤,也是一種中風先兆癥狀。 6 哈欠不斷 如果無疲倦、睡眠不足等原因,出現連續的打哈欠,這可能是由于腦動脈硬化、缺血,引起腦組織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現,是中風的先兆。 中風太可怕 預防要打好這三“牌”! 1 打好“保暖牌”:別讓身體受涼 寒冷可使人的交感神經興奮、血液中的兒茶酚胺增多,導致全身血管收縮。高溫易導致血壓波動、情緒緊張、血黏度上升、睡眠不好,而這是腦中風的重要誘因之一。所以,中老年人要根據天氣及時增減衣物,要注意保暖,減少血管受到冷空氣的刺激。 2 打好“保健牌”:避免出現意外 春天雖然有利于外出,但心腦血管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要注意幾點:躺下、起身、低頭、下蹲等動作要盡量緩慢,以免發生低血壓或突然出現暈厥、摔倒;早晨醒來后不要急于下地,在床上坐5分鐘左右再穿好衣服,然后喝一杯溫開水,讓血液得到稀釋,以免出現心絞痛、中風等癥狀;定時測量血壓,出現頭暈、頭疼、肢體麻木時要及時就診;規律生活,避免熬夜。 3 打好“飲食牌”:早餐至關重要 日本大阪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顯示,越是按時吃早餐的人,腦中風幾率越低,而不吃早餐的人腦中風幾率比每天吃早餐的人高出近20%。而不吃早餐會導致高血壓和高膽固醇,致使腦中風風險增加,所以吃好早餐很重要。 另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葷素均衡。因為相對于正常飲食的人,素食者膽固醇水平大多偏低,也增加了中風的風險。膽固醇的含量太低,就會使細胞膜的彈性下降、脆性增加,極易導致腦血管疾病患者腦血管破裂,增加腦出血的風險。 老人中風,必須學會的 急救冷知識,以防幫倒忙! 1 記住發病時間 中風的黃金治療時間是發病后 3 小時內,在此期間救治能將危險降到最低。如此一來,中風的識別就變得十分重要,不要等到患者半邊身子不能動了,才急急忙忙趕去醫院,從而失去最佳搶救時機,造成癱瘓,甚至危及生命。 2 及時撥打急救電話 發現家人出現中風信號后,身邊的人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求助,記下發作時間,并馬上將其送往醫院。 3 平穩放置患者 在等待急救人員到來時,要平穩放置患者,可以側臥,若要平躺,頭、肩部稍墊高,頭偏向一側,防止痰液或嘔吐物回吸入氣管造成窒息。若患者口中有嘔吐物阻塞,應設法摳出。 4 保持患者呼吸暢通 解開患者領口紐扣,領帶、褲帶、內衣,保持呼吸道的通暢。如患者有假牙,也應取出,防止誤吞。 5 安撫患者情緒 如果患者是清醒的,應注意要安慰患者,緩解其緊張情緒;家人應保持鎮靜,切勿慌張,不要大哭或大喊,以免給患者造成心理壓力。 6 及時將患者送醫 若自行運送,搬運患者時正確的方法是:2-3人同時用力,1人托住患者的頭部和肩部,1人托起患者的腰背部,1人托起患者的雙腳,將患者平移至硬木板或擔架上。